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使网络的应用被推广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医疗健康网站在健康传播领域的应用自然位列其中。医疗健康网站以其自身具备的众多优点和特色,为健康传播提供了极其有效的方式。本文对国内的医疗健康网站
从20世纪60年代起,传播学的概念被引入健康教育领域,并逐步形成了健康传播学,极大地丰富了健康教育的策略方法和理论,有效地指导着健康教育实践。健康传播(health communication)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和组成部分,它是指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交流、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健康传播是一般传播行为在健康领域的具体化和深化,并有其独自的特点和规律。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根据网站建设单位的不同,医疗卫生网站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私立网站和公立网站。其中私立网站可细分为个人网站和商业网站;公立网站可细分为政府网站,医学院及医学科研单位网站和医院及卫生事业社会组织网站。
商业网站:在一定资金投人支持下,商业性质的专业医疗卫生网站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医疗保健网络中,唱主角的也是这部分网站。由于像传统的企业一样存在彼此之间激烈的竞争,促使这些网站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己。这一类网站的信息量相对较大,而且更新速度也较快。这些网站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医疗保健网站;另一类是某些综合网站的健康频道,在这些频道中提供了医疗健康方面的服务。
政府网站:它是由卫生部及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或组织主办的网站,这类网站作为相应机构的门户网站, 大部分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用于公布国家政策法规和重要通知,或者用于资源的交流,其资料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由于管理和技术的局限,网站内容比较少,且更新速度较慢。
医学院及医学科研单位网站:国内医学院校或者科研单位为树形象,立品牌,扩大影响,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设立自己的网站,这一类网站主要包括以下用途:(1)介绍学校或机构的概况,为招生教学,学术科研交流服务;(2)校园网服务,用于浏览信息和文献检索等;(3)公告栏:最新的校园信息;(4)远程教育:这项功能大多处于酝酿和初步发展之中。但由于归属于教育网的网络通道相对拥挤,这类网站普遍存在浏览速度比较慢的间题。医院及卫生事业社会组织网站:例如各级医院和社会医疗机构所建立的网站。
由于医疗健康网站的信息以网络媒介为载体,和传统媒介的健康传播相比,医疗网站健康传播具有传统媒介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医疗健康网站可以自由地健康主题的动态新闻、研究成果、信息图解、特征的解释,甚至是专业的期刊文章。我们可以快速地进入自己所指定的版块,了解健康主题的精华贴子,了解与自己同命相连的患者的自救方法,以及版主医生的建议。通过医疗健康网站,人们还能掌握某种疾病的最新医疗研究成果,各种药物的研发,价格,治疗结果等信息。所以相比传统媒体来说,医疗健康网站信息的丰富性是不可比拟的。
随着治疗理念和医疗技术的变化,健康信息也在不断地、不断地刷新。医疗健康网站由于传播速度快、信息的门槛低,健康信息可以及时、大量、灵活地传播。比如39健康网会在夏至当天以“夏至养生牢记三字经:养阳气调情致补水分”、“夏至养生营养摄入要均衡多进食碱性食物”、“夏至前后身边需常备防暑药”等当前热门专题置于网站的头条位置。新闻的价值在于其实时性,同样,健康新闻的价值也在于其实时性,报纸可以更新至前一天的健康信息,而网络可以更新至前一秒的健康信息,在实时性上,医疗健康网站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疾病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不愿告知他人的信息,令人感到尴尬。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是不愿意被公开病情的,特别是一些敏感的病情,如性病、精神病、乙肝、艾滋病等,对于患者来讲他们更可能压抑这些症状来避免寻求专业医生或被公开而带来的耻辱感。在现实中缺乏尊重隐私的情况下,医疗健康网站健康传播环境的隐匿性为满足人们对涉及到敏感疾病的健康信息的需求提供了很好的场所。在医疗健康网站中,人们可以使用虚拟身份和医生交流,也可以以昵称的方式救助于全球网民。在这点上,医疗健康网站极大地保护了患者的隐私权。
医疗健康网站集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形式为一体,整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特点进行立体传播。其呈现方式的多元化和非线性的点击方式,使受众在搜索健康信息的同时被所需要信息的丰富表达方式所吸引。网络时代的受众将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收健康信息,他们需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需要与健康传播者进行沟通交流,而医疗健康网站所提供的论坛、健康信息搜索查询、疾病网上自测、在线咨询、远程医疗等功能,为健康传播中的这种需求提供了有力的平台。同时互动性本身拥有人际传播一对一交流的优点,这不仅能让网络传播表现出传播的亲和力,而且有利于健康传播者对目标受众进行定位,从而可以提供个性化和人性化的传播服务。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用于健康医疗方面的支出也将显著增长,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存在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清科数据库统计,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从投资领域分布来看,2011年披露的158起投资案例中,有80起投资发生在医药领域,涉及金额达36.47亿美元,在医疗健康各个子行业中位居榜首,以下则分别是医疗设备与医疗服务,其中医疗设备领域披露19起投资,共涉及金额9361万美元,医疗服务领域则披露10起案例,涉及金额7406万美元。
结合近期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清科研究中心认为,以下领域在政策激励下,将值得资本进一步关注。
1 医药领域,专业化儿童医药市场仍然存在欠缺。规划中针对基本药物目录提出“优化基本药物品种、类别,适当增加慢性病和儿童用药品种”。儿童用药在剂量、剂型、口感方面,都与成人用药有较大差别,但是中国3500多种药物制剂品种中,专供儿童使用的仅有60多种,并且90%的药品没有儿童装,专门从事儿童医药研发制造的企业数量很少。制药厂家对开发儿童用药热情不高,一方面是因为现有的药品定价机制没能考虑儿童用药特别的成本构成而造成儿童用药利润水平偏低,另一方面现有基药目录中儿童用药品种太少,降低了制度上的保障。因此我们认为随着基药目录的调整,以及其它相应的儿童药品研发制造的特殊政策出台,该领域将存在一定的投资机会。
2 医疗服务领域,资本借公立医院改革切入,机遇与挑战并存。规划中针对公立医院改革,提出“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对于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特别提到“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城市,可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清科研究中心认为,社会资本可以以托管、股权并购等方式借公立医院改革机会切入医疗服务领域,目前在一些城市,原有的国有企业所办医院的改制已经吸引了民营医疗管理集团的介入。社会资本进入该领域,尽管可以借力公立医院原有的优势资源,但是公立医院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医院、医生、患者之间多方面的利益平衡,深入改革将进一步触动医院的定价体制、管理体制、医生激励机制等方面,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三中全会”提出:“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对于民营医院而言,这是个利好。 计划生育的一代,一个家庭通常要供养多个老人,这是一种强需求,政策也已经开始鼓励这方面的投资。
医院领域,既往投资案例已有许多,如华平投资美中宜和,复星集团增持美中互利(旗下有和睦家医院)等。许多投资人、机构都在寻找医院投资的切入口,通过平台做整改,在平台之下投资或收购医院,最后形成一个整合体,比如连锁医院、医院联盟等。
我认为,投资医院的过程比较长。一方面,政策刚刚出台。另一方面,医疗投资服务很复杂,医院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时间,与此相关的商业保险或是医保等配套体系同样无法一蹴而就。
本次医改的核心是从传统集中的医疗体制,变为分散型的医疗体制。在这个过程中,高中低端医院,均能找到机会。 相对高端民营医院的投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困难会更大。如何改制,管理系统如何建立,医院内外部资源如何整合,均需要探索。
未来我们会在医院、医疗机构服务领域进行投资,同时将把在美国及台湾地区的投资经验带到中国。 养老投资、医院投资比翼
养老投资和医院投资有些相像。首先,两者的政策均已经明朗;其次,养老和医院在一定程度上都与房地产结合;最后是中国目前的养老模式同样处于初期阶段。
总体来看,目前养老投资类似于酒店模式半岛电子。但地产基金与非地产基金在养老投资上的理念不一样,非地产性的基金做养老产业投资时,更多是管理型的投入。
然而,将(国际)养老产业一些好的技术、产品、管理,包括海外的一些资源,结合中国特色引入国内非常困难。医院通常有一定的模式可以追寻,而养老与当地文化的结合很紧密,引进的一套管理体系如何能落地?在养老产业初期,相应的服务体系还在摸索中。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养老肯定是一个很大的投资亮点。现在父母和子女在对待养老这件事上,已经能够接受养老院养老这个观念。计划生育的一代,一个家庭通常要供养多个老人,这是一种强需求,政策也已经开始鼓励这方面的投资。在与房地产结合的一些高端养老上,已有成果,但是针对中等收入的老人群体的服务目前依然欠缺。
任何一个行业,尤其医疗健康服务行业,从高收入群体入手,操作起来都相对容易。 药物与器械研发国际合作加强
在药物研发上,紧跟国际步伐最简单的就是进行国际合作,把海外已经进入临床一期、二期的在研产品,拿到中国继续研发,会降低开发成本。在国内,新药研发环境不如海外,独立开发会很辛苦,这一点上不妨和美国、日本及欧洲公司共同合作。
医疗器械领域,今年在海外有一些并购发生,但这并不代表医疗器械投资都往高端走。我们现在正在和一家海外企业谈判,希望将产品引入到中国,虽然产品谈不上高端,但是它有独特的优势,在中国市场有机会。
随着社会医保体系的完善,加强医疗保险管理促进医保事业健康发展尤为重要[1],该研究通过对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工伤生育等各种医疗保险的有效参与和管理,不断探索和思考,提出管理策略,对区域内医保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应通过机制的改革、管理的完善来提高运行的效率[2]。被誉为社会“减震器”之一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作为一项世界性难题,其涉及面广泛,在此该研究仅就医疗保险中医院与医疗保险机构的关系与协作浅谈理论上的看法,通过加强医疗保险管理,达到促进医保事业健康的目的[3]。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和医疗保险病患者医疗费用的直接结算者,医院可谓身处改革的“前沿阵地”[4]。因此加强医院与医疗保险机构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促进医疗保险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疗保险是以人身健康为标的,以参保人员在治疗疾病时的经济损失给予一定补偿为基础,通过对医疗费用的核销达到保障就医行为的[5]。医院是以治疗疾病、维护健康为中心,通过提供医疗服务适当收益维持发展的。两者服务对象一致,医疗保险机构通过医院这一载体实现对参保人员的就医保障,医院和医疗保险机构必须紧密协作,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医疗保险工作,才能实现双方的“双赢”局面。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仅涉及到每一名参保对象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医疗保险机构与医院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及时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规定、意义、做法,传达到医院的每名工作人员,将医疗保险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反馈至医疗保险机构,对医疗保险工作的开展、实施、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医疗保险政策宣传到位,对医院正常的业务开展、减少医患纠纷,缓解医保对象在诊疗过程中认为用药、检查限制、部分治病必须费用不予报销的一些矛盾非常必要。
医疗保险机构与医院之间密切配合、严格管理,坚持“以服务于广大参保对象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牢固树立服务观念,尊重参保人员特别是住院患者的意见、理解病人的痛苦和愿望,在做好解释工作的基础上坚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杜绝冒名住院、滥要药品、盲目要求检查治疗现象,将基本医疗保险中控制医疗费用保障基本医疗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减小到最低限度,用好人民群众的“救命钱”,对维护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为维护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作贡献[6]。
严格执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和诊疗服务设施范围,严格审核、准确结算。医院在做好基本医疗保险患者费用结算的同时,医疗保险机构及时做好医院为参保患者所垫付的医疗费用。这也是双方战略合作、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基础,对结算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妥善处理。
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的同时,要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控制不必要的医疗支出。医院的不正当医疗行为所采取一定的措施,不能认为就是对医院的强制控制和管理医院,医院在诊疗过程中也必须考虑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二者必须达成协商共管、良性互动的监督管理运行机制。总之,医院与保险机构之间建设“和谐型”关系,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各种关系,医疗保险事业才能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医疗保险管理参加率为99.0%。26.6%的人认为医疗费个人负担过重,56.1%的人认为适中;48.9%的人在医院就地报销,26.7%的人个人先垫付。46.0%的人认为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公平,38.1%的人认为合理。当年参加过合作医疗的有11.3%的人不想继续参加,当年没有参加合作医疗的有50.3%的人表示要参加。分别有26.6%、35.3%的人认为市级医院、县级医院可以满足医疗需要;50.4%的人认为就医方便;64.0%的人认为社区医生的医疗水平一般。84.9%的人希望既保小病又保大病。对于小病、常见病,64.0%的人选择就医,34.5%的人不就医。对于小病、常见病不就医的主要原因有:25.9%的人进行自我医疗,12.9%的人是因为经济困难。如果不就医,采取措施:54.0%到药店买药,33.8%用家庭药箱或以前看病剩余的药半岛电子,5.8%自行采取传统治疗措施,3.6%根据医学科普书采取措施。77.7%家庭平均每年医疗费在100.0~3000.0元之间。18.0%的家庭参加了商业保险。3讨论①创新医疗保险模式。该次调查发现,尽管商业医疗保险的费用高但仍有18.0%的人参加,究其原因,“保额高范围广”是其主要吸引力。由于我国各地区收入水平差距较大,使各地居民对医疗保险的承担能力各不相同[7]。提供各种保险品种,既保大病又保小病,居民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投保范围,为避免高危人群的逆向选择,保证保险基金的支付,可根据保险的范围不同,收取不等的保险费,并根据支出及投保人的多少,规定不同的报销比例,对于门诊及小病、常见病,可不规定起付线,让居民切实感到看病受益的实惠。也可借鉴商业医疗保险的做法,甚至允许商业医疗保险公司介入城市医疗保险。②提高居民自我防治常见病的能力。该次调查发现,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下降,有效需求发生转移。对于小病、常见病不就医的主要原因有:25.9%的人进行自我医疗,12.9%的人是因为经济困难。如果不就医,采取措施:54.0%到药店买药,33.8%用家庭药箱或以前看病剩余的药,5.8%自行采取传统治疗措施,3.6%根据医学科普书采取措施。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是由于城乡贫困居民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差。医疗费用过高。从这次调查结果发现,医药卫生消费支出同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居民家庭的两大消费负担。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共性质决定了政府的责任[8],其目标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从筹资主体上要体现出全民性,必须要有较高的人群覆盖率,医保筹资与支付要兼顾供方和需方的共同利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一种国家福利性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对市场化医疗卫生运行环境下增强公平性的一种手段,目的是降低健康差距,具有最好的宏观效率。
[2]刁海华.小议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在医疗监管中的有效运用[J].经济视野,2014,5(9):432.
[3]张文英.浅析公立医院如何做好医疗保险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6,6(3):37.
1.1会员制医疗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加强,医疗保健的要求不断提高,与之相适应的会员制医疗保健服务开始在我国发展起来。会员制医疗服务就是为培养优质稳定的客源,以及提供优质、优先、优惠的医疗保健服务,并以此扩大医院的影响力,吸引更多患者来院就医。大型综合医院实施会员制医疗服务有以下获益:①提高医院的企业信誉和品牌知名度;②合理利用健康管理理念进行营销,积累经验;③增强医院市场竞争力和稳固销售业绩;④一次性收取会员费可为医院提供丰厚的现金流;⑤拓展医疗服务市场,有效开发新客户和稳定老客户。
1.2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中会员卡数量增长情况、会员卡创收情况、客户回访满意度采用描述性分析,危险因素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自2007年我院成立健康管理科并将健康管理理念应用于会员制医疗服务营销模式以来,无论从会员数量、科室经济收入还是健康效益方面均取得大幅度增长。2.12007~2010年会员卡数量增长情况会员卡数量方面:2006年会员卡购卡数为36张,2007年环比增长105.60%,2008年环比增长6.76%,2009年环比增长3.80%,2010年环比增长6.10%。见图1。2.22007~2010年会员卡创收情况科室经济收入方面,实施健康管理服务后,2007年会员制经济创收环比增长89.30%,2008年经济创收环比增长5.30%,2009年经济创收环比增长5.80%,2010年经济创收环比增长10.70%。2.3健康管理前后会员健康危险因素变化情况健康效益方面,跟踪随访2006年的36名会员直至2010年,结果发现,主动预防与干预健康管理服务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会员的健康危险因素:2010年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胆固醇、体重指数、尿酸水平均较2006年下降明显,上述指标干预前后的变化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2.42006~2010年客户回访满意度情况定期收集这36名客户对就诊、体检、住院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显示,回访满意比例逐年提升,直至2010年满意度达96.10%。见图3。
目前我国医疗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对医疗机构的经营灵活性有更高的要求。医疗机构就要从市场角度考虑问题,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建立医疗营销观念,多层次、多方位开发、引导病源、拓展医院的服务空间和服务领域,满足社会各种不同群体的各种医疗保健需求,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3]。所以,就要站在客户角度看待医疗服务,树立新的健康管理理念,提倡对会员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化管理,制订针对性的健康计划,并协助会员实施一系列的健康提升过程[4]。通过构建一套针对性、个性化的会员健康管理标准和计划,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调动会员的积极性并令其改善健康状态,恢复健康体质[5]。同时,还注重与会员内在关系及情感方面的联系,将真心、爱心、善心传递给每一位会员,令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这种人性化医疗服务促进会员入会的积极性,是医疗营销的一个强有力的推进器:①面向社会,主动营销:首先,通过定期在各大社区举办健康宣教活动,对社区居民进行慢性病宣传及健康咨询等便民医疗服务,开展民众健康讲座,重视医疗机构的社会职能,不断拓展医疗服务市场,以此提升医疗机构的社会影响力。其次,派出专门销售人员主动地、有目的地宣传和推广新型健康管理模式的会员制医疗服务,并长期坚持拓展业务。最后,坚持对会员客户采取教授随访的健康服务,包括讲解体检结果,指导其健康的日常饮食生活习惯,让会员深深感受到医疗机构对其健康的关怀,以此稳定客户群。②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医院通过整合资源,延伸服务,科学管理,建立了“个性化健康管理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依托综合性大医院人才、技术、硬件优势,通过健康信息的采集、评估、建档,进行全面及个性化的健康干预[6],如针对健康会员实施一级预防管理;针对具有一个以上健康风险因素的会员实施二级预防管理;针对病情稳定会员实施三级预防管理;针对急危重症会员指导其立即到相关科室进行对症治疗或处理,同时实施三级预防管理。在这过程中把现代医学的最新成果与中医保健、营养健康医疗、心理、运动、睡眠有机结合,开展全程优质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务,以达到未病先防、初病早治、慢病控制的目的。③建立档案,跟踪随访:凡入会会员均会为其免费建立终生健康档案,定期对客户进行健康干预及健康跟踪。健康档案包括:既往病史、每年健康查体结果、住院诊治情况等。医生针对患者自身潜在的危险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等制订相应的处理方案、保健措施、注意事项、复查项目、复诊时间等,工作人员定期以随访或电话的方式与会员联络;医生定期实施监督服务,监督会员生活中是否按医生建议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此确保会员的疾病治疗和预防保健措施落到实处。此外,会员可以使用电话、传真、E-mail等多种方式与医院随时联系,进行咨询、投诉和提出医疗服务要求等,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采用便利的方式与医院联系。④实施全面质量控制管理:为更好地确保会员能接受到优质的健康服务,在健康管理实施过程中建立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如制订标准的服务流程,并建立确保病史采集完整性和准确性的病史采集制、避免过度检查而设“先问诊再开单”的问诊制、阳性体征结果上级医师确认制、健康体检报告书写三级检审制、健康管理方案制订科学制、健康档案内容双人查对制等。总之,聚焦健康管理质量控制,不仅能打造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内涵的重要环节。
健康管理理念应用于会员制医疗服务营销模式具有众多优势。会员制医疗服务营销模式能够集中优势的医疗资源,提供针对性的医疗服务,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体检、预防保健和疗养养老等方面的需求。而且,会员有较好的经济实力,对个体化、人性化和多样化的医疗服务等方面有切实的需求,而会员制恰恰是具有这种先天性的优势,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制医疗服务,比如提供个性化的体检项目,全程的医疗跟踪等。国内多个医疗机构一直探讨健康管理理念应用于会员制医疗服务营销模式,并各具特色。1995年起,我院开设特需医疗服务,依托医院优质的服务和精湛的医术创建了高层次医疗保健会员卡,依托医院为会员提供健全、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医院已为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委内瑞拉、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家和来自香港、澳门、北京、云南、湖南、山东等地区的会员进行了健康管理服务,此项服务的开展,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2007年起,我院成立健康管理科,为会员推行健康管理服务,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健康管理理念应用于会员制医疗服务营销取得显著成就。健康管理理念应用于会员制医疗服务营销模式对医疗程序规范化管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会员制的医疗服务得到重视,专门设立贵宾中心,提供24h不间断服务,开启医疗程序绿色通道,做到医患无缝对接。此外,不断健全管理制度,强化职责与职业道德,更新医疗服务观念,保障优质的服务质量。医疗过程中强调专科专治,科室间紧密配合和协作,提供精湛和高超的医疗技术。优良的医疗环境、高超的临床技术和多元化的医疗服务,获得了客户的满意,也推动了医疗质量的发展,形成更加高效、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以健康管理理念进行营销,增强中心市场竞争力和稳固销售业绩,获得更高的客户满意度和更多的社会认可,从而提高医院健康管理科的企业信誉和品牌知名度。并且,健康管理科一直致力于提升客户的服务体验,构建成熟而高效的信息化流程监控,全天候为客户提供健康咨询、健康跟踪、健康提醒、生活方式指导、建立健康档案等医疗保健服务及急救联络、半岛电子专人全程导诊等综合性医务服务。随着客户体验的改善,客户保持率和忠实度也不断提高,这也是我院健康管理科经济效益逐年提高的原因之一。同时,有助于健康管理理念深入人心,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重视健康管理,有效降低了全社会的医疗成本,促进了全社会健康资源的优化配置。
可穿戴设备医疗应用需要基于较为完善的医疗信息系统。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对医院信息系统投入仍然不足。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未配备医疗卫生相关的信息化设备与软件系统,无法搜集标准医疗数据,因此未能构建可穿戴设备体征信息采集的应用基础环境。而在三甲医院等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的医疗卫生机构中,虽然配备了医疗信息系统,但硬件设备收集到的体征信息并未得到有效利用。
在医疗大数据的处理中,首先是数据库建立层面,如建立基因、人口健康信息数据库等;其次是数据分析技术层面。
在国内医疗健康机构中,各部门都是垂直管理,部门之间相互独立并缺乏信息交换和沟通机制,导致医疗健康机构在建设信息系统时多为垂直封闭结构。
此外,医疗健康信息系统不仅涉及医疗卫生管理机构,还涉及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的信息系统。这些不同部门的信息化管理基本上都是独立的,由此造成医疗健康领域信息系统割据状态的形成,减缓了医疗健康领域的信息共享进程。
目前,我国医疗健康领域中没有形成覆盖全业务的医疗健康专网,相关标准也正处于研究中,医疗健康领域信息化的建设机制对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支持力度还需加大。
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仍需要医疗机构和商业医疗保险行业的充分配合。
一方面,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信息化进程不一,造成三甲医院中医疗信息化建设虽然较好,但每天接诊压力很大,导致对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中的应用参与积极性不高。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由于医疗信息化建设还不完善,可穿戴设备应用所需的基础环境并不好。
网络影响力:包括两部分,一是以网站流量数据为依据,反映网站的独立访问者数量等,参考数据来自CR-Nielsen网络流量测评系统CR-NetRatings中对该网站独立访问者数量的统计(2009年6月1日-2010年1月3日)j二是源于该网站在互联网的传播普及程度,包括综合专业搜索引擎排名与搜索相关网页数量等,总分40分;
用户体验度:以网站的访问性能数据为依据,反映网站的运维质量和用户体验效果,引用相关指标包括网站可靠性,响应速度,断链比例以及用户问卷调查,总分30分;
平台服务度:网站自身运营服务力度,包括网站页面,栏目,内容设置,户外活动内容的丰富度、地域覆盖度,服务创新程度等,总分30分。
医疗健康垂直网站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有关资料表明,中国即将在2011年左右步入一个老龄化社会,整个社会对健康产业的需要十分旺盛,这为医疗健康垂直网站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中国健康产业刚性需求强,和其他产业相比,即使遭遇金融危机,健康产业也能实现较快速的增长。去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医疗健康行业产值还是实现了25.7%的增长,健康产业成为很典型的抗周期行业。据国内VC网站ChinaVenture统计,2009年Q2、Q3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拿到了VC投资达1 32亿美元,占同时期中国VC总投资的19.09%,超越IT产业,成为VC投资最热门的行业。
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开始迎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医疗产业与互联网结合的模式,得到了投资机构的竞相青睐,医疗健康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榜单中不难看出,经过多年的品牌积累以及风险资本的不断注入,39健康网成为不少用户首选的医疗网站,市场表现遥遥领先,名列榜首。而排名靠前的搜狐健康、飞华健康网等追随者也步步紧跟。
不过,尽管目前医疗健康网站数量不少,但有待整合,大多数医疗健康网站均为小型网站或个人网站,而且这些网站以医疗信息和医疗产品推广为主,商业模式同质化严重,虽然目前影响力靠前,但面临着来自商业模式和同质化竞争的挑战。
目前,全球社会在人类健康服务方面存在两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公布的一项预测性调查表明:全世界线%,而亚健康人口的比例已占到75%,其余则为疾病状态;全球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结果,世界上约30%的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而糖尿病正在威胁着1.8亿人的健康;到2015年将有2.3亿人面临超重;还有迅速增长的神经退化疾病如帕金森氏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等。[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在实时性、灵活性、智能化、人性化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3]21世纪,移动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日趋成熟,又为医疗系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人们开始关注以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各种医疗系统的研究。[4]
本文针对以往医疗监护系统存在的缺陷和当代医疗监护系统的发展需要,并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在空间移动上的灵活性以及传感器的实时测试的优点[5], 设计并实现一个操作简便、性能可靠的个性化健康辅助监护系统。
系统通过便携传感器,将各项生理参数指标进行采集和收集,并通过基于蓝牙无线网络,实时传送到手机上,并经由网络传输到健康服务平台,形成健康档案,方便医护人员随时对健康进行医学观察,同时,可以及时对突况做出反应,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医疗状况。同时,用户可以在手机上直观的观察各项生理指标的值,实时查看自己的健康状况。
整个系统主要分为3个模块,分别是便携传感器模块、移动终端模块和平台服务器模块。
首先,传感器模块将采集到的生理指标数据通过蓝牙发送到移动终端Andriod手机上,手机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可以通过图形化界面的方式将用户的生理指标直观地呈现出来。手机也可以将数据经由网络传输到健康服务平台,对用户建立健康档案,医护人员可以登录健康服务平台对用户健康状况进行医学观察。同时,可以设置报警装置,及时对突况做出处理。
当被测者测量的生理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感器进行传输时,此时启动蓝牙,通过各模块直接的调用,完成对数据的传输,同时更新数据库,当数据传输完毕后,调用数据输出模块,启动显示控制终端,对数据进行显示。
移动健康辅助监护系统操作简便、性能可靠。能够有效地提高慢性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健康监护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能够有效地解决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带来监护难的社会问题;能够有效地解决慢性病护理和健康需求激增等问题。
因此,移动健康监护系统具有非常现实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本文的系统模型和移动终端模块设计对于移动健康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用于远程医疗、个人家庭护理、慢性疾病实时监控等等。
[2]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卫生部、科技部、国家统计局.2004年10月12日
在人类发展中,收入增长仅仅是发展的目的之一。根据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的定义,发展就是要扩展人们的可行能力,从而使人们更有能力过上他们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生活。人的可行能力包含很多维度,其中最首要的是长寿且健康地活着。因为,一方面健康充分体现了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或可行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它本身具有强大的工具性价值,也使其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动力。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健康,则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其获得其它的可行能力,如受教育的机会、心理愉悦程度等。并且,这种限制无法通过其它途径获得替代性满足,因为它往往从最底部摧毁了人们扩展其它自由或选择。从这个角度看,健康是人类主体性发挥的基础。因此,研究城乡医疗健康差距比研究城乡收入差距更为重要,特别是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健康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内容上讲,健康公平包括健康结果公平和卫生保健公平两个方面。健康结果公平是指在生物学范围内,每个人都有同等的机会达到他们尽可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卫生保健公平是指每个人都能公正和平等地获得可利用的卫生服务资源,它涉及卫生服务筹资、卫生服务提供和利用多方面的公平。在某种程度上,卫生保健的公平性对健康结果的公平性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很多情况下能够成为解释健康结果不平等的原因。基于此,我们将重点介绍目前我国城乡间存在的健康结果不平等和卫生服务资源不平等。
总体健康水平表现在很多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方面包括期望寿命的增长、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以及儿童营养状况等指标。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女性健康乃至总体人口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图1我们看到,1991年监测地区城市与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46.3/10万和100.0/10万,城乡差距为53.7/10万;2004年城市与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26.1/10万和63.0/10万,城乡差距为36.9/10万。可见,从1991―2004年,虽然城乡孕产妇死亡率都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甚至还有扩大的趋势。
近年来,尽管农村地区儿童健康与营养水平有明显提高,但是,与城镇儿童相比,农村儿童的健康水平明显处于劣势。在婴儿死亡率方面(如图2、3所示),2004年妇幼卫生监测地数据表明,农村地区的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是24.5‰和28.5‰,同期城镇同一指标分别为10.1‰和12.0‰,前者分别为后者的2.43倍和2.38倍。上世纪90年代初期农村和城市之间在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上的差别更大,1991年两者差距分别达到3.35倍和3.40倍。
研究表明,儿童营养不良对儿童死亡率有很大的影响,且与日后的身体健康及智商发育有很大的相关性。尽管农村儿童营养状况从整体上来讲已取得明显提高,但是,与城镇相比,农村儿童营养水平仍处于较大劣势。1990年,农村5岁以下儿童体重不足(23%)和发育迟缓(41%)分别比城市儿童高15%和32%。到1998年,这种绝对水平差距虽然有明显缩小,但是仍然分别有10%和18%的差距。如果从城乡比来看,两者之间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分别从1990年的2.9倍和4.6倍扩大到1998年的4.3倍和5.5倍(如图4所示)。
我国固有的城乡二元差距反映在卫生服务上,首先表现在城市和农村居民人均医疗卫生费用相差悬殊。2004年城市人均卫生费用为1261.9元,农村为301.6元,城市是农村的4倍。图5显示了城乡人均卫生费用的历年差距,从1990―1997年,城乡人均卫生费用在逐步缩小,但从1997―2004年,城乡间的差距却在逐步扩大。
与此同时,政府卫生经费投入仍然呈现出向城市倾斜的倾向,政府没有起到纠正卫生支出不公平的作用。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城市经济,财政支出,尤其是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主要用于城市居民。在20世纪80年代实行财政“分灶吃饭”之后,财政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被削弱。以1998年为例,政府卫生投入为587.2亿元,用于农村的费用为92.5亿元,仅占政府投入的15.9%。城镇平均每人享受130元的政府医疗服务,农村每人只享受10.7元,前者是后者的13倍。这种卫生总支出与财政卫生资金分配的城乡不平衡的直接结果是,农民获得医疗保健卫生服务的能力要远远弱于城镇居民。
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地区的卫生财政投入力度要明显高于农村地区,政府资源尤其向大城市集中。而在农村内部,不同农村地区随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卫生事业上的投入也存在差距。详细数据见表1。
表2给出了医疗服务的距离可及性调查数据。可以看到,医疗机构与住户居住的距离有远离之势,尤其在农村地区。偏远山区的百姓因为距离遥远而不能及时就医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另外,表2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城乡医疗机构分布的密集程度差异在拉大。
住户家庭与最近的医疗单位之间的距离差异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医疗服务设施可及性的公平程度。2003年,城市住户家庭与最近的医疗单位之间的距离不足1公里的比例为81.8%,而农村同一比例仅为61.1%。对于距离超过5公里以上的比例,城市只有0.5%,而农村高达4.8%。医疗资源可及性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也非常显著。从表3容易看出,我国医疗服务资源在市、县、乡三级地区的分布十分不均。从1980―2005年,每千农业人口拥有的床位数长期不足1张,而城市每千人口拥有的床位在2张以上。1980年城市是乡村的2.13倍,2005年扩大为3.14倍。
完善的医疗保障体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医疗费用上涨对个人的影响,如公费医疗制度中费用上涨直接由国家财政承担,而医疗保险体系则通过将疾病的财务风险在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人的健康时段和患病时段间分摊来缓解费用上涨的冲击。所以,要说明经济可及性偏低问题,仅指出门诊和住院两种费用的上涨是不够的,还应考察费用的上涨在多大程度上由居民个人承担。图6给出了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自费医疗的比率。1993年,农村居民自费医疗的比例高达84.1%,城市居民仅27.3%,农村居民自费的比例是城市的3.08倍。到2003年,农村居民自费医疗的比例为79%,城市为44.8%,前者是后者的1.76倍。可见,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更多的农村居民暴露在医疗疾病风险之中。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个人偏好等行为因素,个人之间乃至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健康差异是可以允许且被接受的,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健康不平等。但是,假如这种健康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系统性的社会分层特征,且是可以避免的,那么这样的现象便被认为是健康不公平现象,是应该降低乃至消除的。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多年来,我国城乡之间健康差距一直较大,并且,这种差距还表现在医疗资源分配上,也即城乡居民在经济可及性和资源可及性上都存在差距。因此,这种城乡医疗健康差距显然是不公平的。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全面呈现了医改决策层当下对“互联网+医疗”的思考图景。总体而言,互联网在健康医疗等社会服务领域应用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两点:便捷和普惠。
“它可以大大改善看病难、看病贵、看病多、看病乱的问题!”谈到互联网医疗以及医疗的信息化,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蒋作君说,“信息化好的医院,秩序井然。”
自2015年10月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公报,将健康中国升级为国家战略以来,国家卫计委全面启动《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编制工作,该规划将成为未来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纲领文件。
2016年全国“两会”,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表示,“十三五”期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使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这些都为“互联网+医疗”带来了东风,自2015年起,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争相谋划布局,抢占互联网医疗产业。前不久,中国首家互联网医院落户乌镇,开启了“互联网+医疗”的全新探索模式,通过网络视频即可完成诊疗过程,包括开具电子处方和配药。这所“空中医院”大大节省了医生和病患的时间。
通过互联网,乌镇互联网医院连接了全国的医院、医生、老百姓、药品体系和医保。据乌镇互联网医院院长张群华教授介绍,在2015年12月上线后的三个月中,该平台单日在线人次,达到一家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的规模,是第一个同时实现电子病历共享、在线医嘱和电子处方的互联网医疗平台。
而“百家医院会诊中心计划”则是为响应日益增长的互联网医院需求而作的进一步战略部署,直接剑指大病、重症诊疗:拟在全国范围内与百家优质医疗机构合作,打造100个会诊中心,搭建一个疑难杂症的专家会诊、多学科联合会诊(MDT)一站式线下诊疗平台。
按该计划的设想,不久后三四线城市的重病患者不必再千里迢迢奔赴北京、上海的大医院看病,可通过当地的会诊中心,直接向互联网医院合作的近7000组专家团队、20万名专家发出会诊或多学科会诊邀请,制定并执行针对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对存在手术指征的患者,还可邀请专家团队主刀手术,实现“大病不出省、手术就近做”的目标。
看病难,看病贵,根本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而互联网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憾。
在手机上的应用商城里,患者可以下载到众多与医疗相关的APP,每家医院坐诊的专家是谁,特长是什么,点开即可清晰了解,在挂号时也能够更有针对性。患者对医院专家有了更多了解,可以避免以往患者盲目崇拜名专家,感冒发烧拉肚子也一窝蜂去大医院找名专家,现在可以更好地让患者认识医生,合理分流医疗资源。
新闻评论员练洪洋表示,盘活医疗存量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是互联网医疗最大优势所在。线下医疗机构,存在诸多体制掣肘,譬如人事、工资、福利等关系,将医生圈在一家医院之内,互不流动,无法均衡。结果导致不同医院间旱涝不均,名医院、大医院医生忙死、撑死,基层医院“拍乌蝇”、吃不饱。医疗资源紧缺与浪费现象并存,如何优化,提高利用效率,管理部门也一直在想办法,譬如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就是一种有益尝试。
网上既能进行健康咨询,也能看病。“患者不动医生动”,互联网医院可以让患者实现小病网上诊治,大病网上会诊,看病不再难。复诊的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网上诊疗,使患者就医更加便捷。疑难重症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远程会诊。
互联网医疗被称为移动互联的最后一座金矿,该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据预测,2017年,中国互联网医疗产业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中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1/3以上。
春雨医生CBO万静波认为,互联网医疗行业有一点像滴滴打车,说到底就是实现资源自由匹配。目前国内医生并不是完全市场化,也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和难度,互联网医疗需要长期的、稳扎稳打的发展过程。
然而,目前国家尚未出台互联网医疗平台建设标准。网上诊疗有关基本功能、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电子合同、网上支付等内容以及电子文档保存时间、举证的有效性均尚未做出明确规定。一旦发生医疗纠纷,互联网医疗企业、医生及患者均难以提供有效的举证资料以维护自身利益。
对此,中国中医药科学院研究员杨金生建议,统筹考虑各方利益关系,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如行业准入、医师多点执业、医疗纠纷处理、医保支付等,需要多部门共同制定配套政策,协调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对于“互联网+医疗”,目前大概有两种不同声音:一种是“唱衰派”,一种则是“力挺派”。
“唱衰派”认为,从技术层面来看,开展互联网诊疗的条件并不成熟。虽然中国已是毋庸置疑的互联网大国,但却不是互联网强国,在互联网管理方面仍相对滞后。信息安全事故频发,导致个人隐私泄露的事件不时发生。个人医疗健康信息涉及到个人隐私,保管与处理不当,极易给目前已剑拔弩张的医患关系再添矛盾。
专家认为,开展互联网诊疗对于信息联网的技术要求颇高,目前,一些大医院已实现了内部诊疗信息的联网,可是,许多小医院在硬件上都无法满足要求,如何与其他医院对接,实现信息共享,仍需要跨越一些技术障碍。
互联网医疗还处在摸索阶段。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雷后兴认为,在目前互联网医疗安全形势日渐严峻的状况下,不仅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医疗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也要从立法和监管人才培养层面,提升互联网医疗的“体质”,从而维护医患双方的切身利益。
从互联网数据安全层面,雷后兴认为,目前尚缺乏有效保障和监管,一旦发生大规模健康数据信息泄露事故,将造成严重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