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9日(星期二)10时,福建省卫健委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厚銮接受中国福建政府网专访(视频录播、文字直播),就““互联网+医疗健康”情况介绍”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福建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福建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厚銮接受我们的访谈,围绕“互联网+医疗健康”与广大网民进行交流互动。陈副主任,您好!
健康中国,是幸福中国的基石。去年福建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请您介绍一下文件出台的相关背景。
国家高度重视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将其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和深化医改的重要突破。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这是一份鼓励支持发展惠民的文件,社会广泛关注,群众热切期盼。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半岛电子,在全国掀起了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活动的浪潮。
从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是一种先进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治理方式和发展方式,对于推进医疗卫生领域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去年底,福建省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出台的文件精神,结合福建实际,以省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通过健全和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服务和支撑体系,将更加精准对接和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在看病就医时更省心、省时、省力、省钱。一是化解“看病烦”与“就医繁”。如预约挂号,很多医院不仅开发了自己的手机APP,开通了微信公众号。省卫健委近期也在筹划搭建福建12320健康公众服务平台,把医院号源集中在一个统一平台上,患者通过互联网、手机、电话都可以进行挂号。另外,患者可以在线完成包括候诊、缴费、报告查阅等多个环节,不用多跑路,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二是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医疗资源和医生智力资源配置到一些相关资源匮乏的地区,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资源更加合理配置。如莆田、龙岩、宁德等地现在开展的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等业务,帮助老百姓在家门口及时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大幅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三是促进健康自我管理。在“互联网+”的助力下,健康管理正逐步迈向个性化、精确化。例如依托省卫健委统一开发的家庭医生签约APP,家庭医生可随时与签约患者进行交流,为签约居民提供在线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等服务,真正发挥家庭医生的健康“守门人”作用。居民在家中就可通过网络完成健康咨询、寻找合适的医生,并在医生的辅助下更好地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和康复。
一是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如福建省委、省政府统筹推进“三医联动”,聚焦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印发《“健康福建2030”行动规划》,建设健康福建;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部署卫生健康补短板工作,加快我省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强力支撑医改、规范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等重大决策。
二是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福建被列为第一批全国深化医改综合试点的四个省份之一,国家卫生健康委与福建省政府签订合作共建协议,组织3所国家顶尖医院与福建省3所省属医院“一对一”合作共建。同时我省先后被列入首批国产影像设备推广试点省、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区建设试点省、世界银行贷款促进医改试点省,近期还有望纳入国家首批省统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试点省,争取到健康医疗大数据南方中心落地福建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出台和项目建设,将有力助推我省“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发展。
一是建设“三大平台”,提高医疗健康信息化能力。省卫健委建立了统一标准的省、市两级信息平台,接入医疗卫生机构近2万家,为“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提供了平台支撑。启动建设统一开放的“福建12320热线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预约挂号、健康档案查询健康医疗、即时检验检查报告查询等健康医疗线上服务。依托省政府统一的网上办事大厅平台,积极推进“网上网下一体化”政务服务模式,“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项超过90%。
二是创新“三大模式”,提高医疗健康服务可及性。第一种是医联体服务模式。目前全省县域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范围扩至41个县(市、区),医联体建设覆盖1159个医疗机构,全省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第二种是分级诊疗新模式。作为世界银行贷款医改试点省(全国仅福建、安徽),建设双向转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等信息系统,实现各类医疗健康在基层与县级医院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第三种是远程医疗服务模式。主要有专科协作平台、远程影像“滴滴”会诊模式、远程高清视频门诊系统等。
三是改进“三大系统”,提高医疗健康服务获得感。在全省逐步推广电子健康卡“三码融合”应用,今后老百姓凭手机二维码即可享受“先诊疗、后付费”的“一键结算”便捷就医体验。该项目目前在部分医院试点,近期将在省属医院先行推广使用。同时,强化平台信息共享协同应用,实现住院分娩、出生证管理、预防接种、居民健康档案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依托省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实现13类卫生健康信息共享开放,启动实施生育服务证智能审批流程改造,再生育审批时限由15个工作日减少到8个工作日,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办事堵点难点问题。
在以“互联网+医疗健康”为重点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工作开展以来,我省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效?
一是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去年,我省在全国全民健康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发言。《国家卫生健康工作交流》《今日要讯》和《八闽快讯》都分别刊登经验做法。同时,我省实施的基层卫生信息系统相关项目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基层卫生信息化应用创新大赛三等奖和最具基层使命奖。实施的全省医疗机构医保卡就诊“一卡通”,获得2018年“国家金卡工程(廿五年)信息化开拓奖”,是唯一一个以省为单位的获奖项目。由我省编制的《省统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建设方案》在国家组织的专家论证中被评为第一,有望被国家发改委纳入首批省统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试点省,都将有力助推全省全民健康信息化迈上新台阶。
二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融合发展带动了医疗服务效率的明显提升。据不完全统计,与2015年相比,我省部分三级医院门诊患者平均候诊时间从57分钟缩短至16分钟,医技检查预约时长从17分钟缩短至1分钟,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时间从40分钟缩短至12分钟。委托第三方调查,全省二级以上医院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整体满意度持续上升,2018年为88.52
分,比2017年提高2.1%,比2014年提高11.77%。根据国家卫健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全国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在门诊患者满意度单项测评中,福建位居全国第二。
一是构建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到2020年,逐步规范接入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数据通过平台共享,业务在平台办理、监管依托平台支撑。
二是建立完善全员人口健康各类基础业务应用系统,推动实现各类业务的协同共享。
三是规范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在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三大数据库的基础上,加强基础资源信息数据库和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
四是建立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推动各项便民惠民措施落地见效,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成果带来的实惠。
五是打造信息化助力分级诊疗就医新秩序。争取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分级诊疗制度的医疗服务信息支撑体系。
“互联网+医疗健康”中不少行为发生在网络空间,与以往监管实体医院不太一样。在这方面,我们主要遵循国家卫健委出台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管理办法。在坚持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相结合的同时,既要加大油门又要准备好踩刹车。要区分不同情况,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合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监管方式,既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又防范可能的风险。近期,我们正在组织实施《福建省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项目建设,目的也正是为了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明确监管底线,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健康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作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试点省,福建在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福建省积极贯彻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战略部署,以国家首批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区试点为契机,积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的融合发展半岛电子。近几年,我们积极向国家争取南方健康医疗大数据南方中心落地福建。研究制定全省健康医疗大数据汇聚标准,试点开展数据汇聚试点工作。会同省发改委成立5个数字福建大数据重点领域研究所,共同探索健康医疗数据的产研医用合作机制。支持福州、厦门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试点工程。福州市完成市属37家医院健康医疗存量数据汇聚,数据总量近130TB,165亿条。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园入驻企业40家,注册资金达16.526亿元。厦门组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国家级心血管大数据中心、医疗大数据实验室等科研院所,积极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应用。积极推进健康产业发展,仅海沧区生物医药园就落地300余家医疗器械制造、生物医药制造相关企业,年产值突破两百亿。
在福州即将举办的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中,将首次设置数字健康分论坛,并由省卫健委承办。那么,该论坛将会为大家呈现出什么样的特色呢?
作为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重要活动之一,数字健康分论坛立足于践行健康中国理念,以贯彻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及“互联网+医疗健康”战略部署为主线,整合各方资源,全方位、多角度聚焦和展示“十三五”以来全民健康信息化取得的丰硕成果。
地址:南平市武夷新区南林核心区商务写字楼2号楼2单元3层网站管理员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