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汇云医院”是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推出的上海首家智慧医疗平台, 2020年2月26日,上海徐汇云医院领到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并拥有了自己正式的名字——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贯众互联网医院。这也是上海市首家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的公立医院。
■ 为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互联网+健康医疗”发展,徐汇区政协组成课题组,先后调研了区卫健委、区内多家公立医疗机构以及相关信息服务公司等,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降低准入门槛,形成标准化套餐,实现互联网医院为公立医院标配;尽快完善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收费细则,适时纳入部分医保报销范围;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丰富项目提高便民效能;尽快解决互联网医院的医疗人员能力水平壁垒,引导互联网医院良性发展,提供更优质医疗资源服务大众;尽快建设全人群的智慧医院建设;尽快完善患者个人信息保护措施,通过制度+技术保障安全。
上海很早就进入了在线医疗领域,以平台型和技术服务型为主的“前浪”曾在业内掀起狂澜,但真正意义上迎来拐点式发展机遇,源自新冠肺炎疫情——不少病人有日常诊疗和慢病复诊的需求,但为避免交叉感染,又难以及时就诊。在实体医院承压之时,在线医疗的出现,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半岛电子,为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大量居民听从防疫的指导“深居简出”。对一些慢性病患者而言,现实状况显得异常不便,虽明知现阶段减少在医疗机构的暴露时间、降低交叉感染概率的重要性,但出于病情需要,仍不得不承受着新冠肺炎感染风险及巨大的心理压力,去医院就诊。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积极发展“互联网+健康医疗”,加快互联网医院建设。疫情发生以来,上海陆续推出11家互联网医院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为患者在线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服务,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医疗健康,社会反响良好。
除了把实体医院“搬”上线之外,第三方互联网医疗企业还在疫情期间为公众提供问诊服务。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在疫情期间第一时间上线实时救助平台,给百万患者带去了健康与希望,减轻了医疗压力,成为全国抗击疫情中的重要力量。
为了积极发挥互联网远程诊疗服务优势,减少患者就医跑动次数,市医保部门将把“互联网+医疗服务”试行纳入医保支付。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加速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在现实需求迅猛增长的情况下,有关部门放松了对在线诊疗和处方的管控,并“逼出”了医保支付政策的突破。随着疫情的缓解,从在线诊疗数据看,互联网医疗的热度有所降低,但由于此次疫情的“长尾”特征,疫情防控常态化,客观上正在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向纵深发展。
从徐汇区中心医院启动沪上第一家互联网医院开始,上海几乎所有公立三甲医院都陆续加入这一新潮流,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
健康界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研究报告》显示,超过50%的互联网医院仍处于亏损状态。自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成为首家公立医院获批互联网医院牌照至今,上海又有多家公立医疗机构陆续获得“云医院”身份证,公立医院火线入局。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诊疗服务仅占日均就医量的1%都不到。
目前,互联网医院收费按照一级医院普通门诊收费,收费体系还不明确,面对疑难杂症、急症和大病缺乏专家收费体系。互联网医院无法通过处方赚钱,而服务收入又是忽略不计的,因此互联网医院很难盈利。
抄方为主的互联网医院模式单一。互联网医院以复诊和常规咨询为主。诊疗范围以慢性病和部分常见病复诊为主,但严禁首诊。这样就导致了部分三甲医院将普通医生作为互联网医院的接诊医生,无法吸引专家团队入驻互联网医院。接诊医生所做的事情就是抄方。这样就陷入了恶性循环,互联网医院成为开药门诊。
对于非常热门的三甲公立医院而言,专家医生,特别是一些有名的专家对互联网医院缺乏参与热情。
医院的就医人群重点为一老一小。互联网医院反而成了老人就医难题。特别是在智慧医疗下,一些不会使用手机挂号预约、使用互联网就医的老年人群体,面临着互联网时代的就医困境。
互联网医疗确实给患者提供了便利,但要满足前提条件比较难。不少人还担心,在使用互联网医疗过程中是否会出现个人信息泄露。一旦进入一家互联网医院,首先需要注册,信息填写包括姓名、电话、病史等个人隐私信息。这样一来,便有所顾虑。在信息时代,个人信息很容易被泄露,更何况需要填写的信息还比较隐私。
尽快纳入“一网通办”流程,推进互联网医院设立的绿色通道建设。强化“一网通办”基础支撑,以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申请互联网医院为例,让各部门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做到“让数据多跑腿,干部迈开腿,群众少跑腿”,汇集市场监管、食品药品、互联网安全、医疗卫生等审批中的各部门主体,在材料上传后,按照牵头部门接收、并联内部征询审核的方式审查审核,统一线上公布审批结果或电子证书,加快办理流程。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试点推进互联网医院设立的绿色通道,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形成标准模块,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实现集成服务、只跑一次、一次办成。实现公立医院配套的互联网医院全市全覆盖。
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政策,建立费用分担机制,健全互联网诊疗收费政策,促进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互联网医疗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探索合理的定价、合理的分配和合理的分担,让医生、患者、医院、企业等主体都能受益。互联网医疗的收费标准确实是个敏感问题,需要尽快从法规层面明确并加以规制。互联网医疗要两条腿走,公立体系是主力军,民营体系可以提供高端服务。公立医疗机构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主要由医疗保障部门对项目收费标准的上限给予指导;非公立医疗机构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半岛电子。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政策需要适应互联网的行业规律和技术特点,发挥价格政策的杠杆作用,兼顾对提供远程服务的激励以及对滥用远程医疗服务的约束。与此同时,医疗机构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要向患者说明项目内容、收费标准等情况,征得患者同意,并严格落实价格公示制度,在医疗机构现场及网站的显著位置公示所开展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名称、项目内涵、计价单位、价格、说明等内容,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改变单纯配药抄方的现状,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全市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促进医院、医务人员、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
尽快解决互联网医院的医疗人员能力水平壁垒,引导互联网医院良性发展,提供更优质医疗资源服务大众
进一步落实医生自由执业政策,逐步消除让医生成为 “自由人” 的 “隐性障碍”。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探索并完善基于互联网的分级诊疗制度。医联体在互联网医院的试点形成。以区域内一家知名公立医院为支点,通过输出一套软硬件相结合的互联网医联体产品,强化区域中心医院、县乡级医院和基层卫生服务中心、药店之间的连接,借助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在线培训、学科共建、健康医疗大数据建设等手段,构建起信息互联、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区域医联体,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着力提升就医体验,为老人定制“常用菜单”,致力“打造老年友好界面”。安排志愿者现场为老人实现互联网医院就医,在社区开展相关活动,组织教老人网上看病。设立就医服务绿色通道,为老人保持现场服务,开通绿色通道解决老年人看病难问题。
加快制定健康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 ,以适应互联网医疗发展的需求。建议制定个人信息或医疗健康信息方面的专门法律。利用先进技术为患者医疗信息的存储与传输安全保驾护航。建立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相关技术应用审查机制,并构建分级、分类审查制度,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进行监管。提高患者医疗健康隐私保护意识和平台监管机制。应建立医疗健康隐私相关的投诉与举报机制,开通信息安全事件处理的绿色通道,在安全事件发生后及时告知群众相关处置进展情况,降低隐私泄露风险。